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集郵學術研究活動圓滿結束。該活動由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組織開展,自今年1月開始以來,得到各省級集郵協會以及集郵愛好者的熱情關注和積極響應,截止5月底,共收到30個?。▍^、市)郵協和6個行業集郵協會及部分集郵者報送的征文241篇。經評委會評審,評出評委特別獎1篇,一等獎3篇,二等獎9篇,三等獎24篇,紀念獎99篇。
“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集郵學術研究活動”論文評審結果 | ||||
序號 | 論文題目 | 郵協 | 作者姓名 | 獎項 |
1 | 《中國共產黨三十周年紀念》郵票 | 上 海 | 胡不為 | 評委特別獎 |
2 | 紀37《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》紀念郵票發售日期考證 | 北 京 | 何 欣 | 一等獎 |
3 | 北平和平解放之初國共通郵之郵運方式與經轉郵路及郵程淺探(1949年2月1日 — 3月31日) | 江 蘇 | 肖 宏 | 一等獎 |
4 | 對最早的一批“印花稅區票”之學習與研究 | 天 津 | 李 明 | 一等獎 |
5 | 對兩件八路軍戰士家信的實地調研 —— 一位八路軍戰士的革命經歷 | 江 蘇 | 陳 山 | 二等獎 |
6 | 洪湖岸邊是家鄉 —— 湘鄂西省赤色郵務總局郵票收藏與研究沿革考略 | 湖 北 | 陳 波 | 二等獎 |
7 | 中國精神的光輝照耀黨的百年征程 —— 以中國共產黨黨史題材郵票為敘事樣本 | 福 建 | 陳國成 | 二等獎 |
8 | 建國初期軍人災區匯款優待的研究 | 江 蘇 | 衡宏寧 | 二等獎 |
9 | 早期文獻“區票”報道史略 佐證紅色政權星火燎原歷程 | 江 蘇 | 金問濤 | 二等獎 |
10 | 陜甘寧邊區郵政是新中國郵政的雛形 | 陜 西 | 黃劍波 | 二等獎 |
11 | “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紀念”郵票發行始末 | 北 京 | 田 巍 | 二等獎 |
12 | 革命前輩鑄就了蘇維埃郵政郵票的歷史輝煌 | 江 西 | 王華新 | 二等獎 |
13 | 天安門圖案普9郵票的邊紙制版信息及版式版別劃分 | 吉 林 | 袁曉軍 | 二等獎 |
14 | 郵票經典中的百年輝煌 | 河 南 | 戈中博 | 三等獎 |
15 | 黨員在創建湘鄂西蘇區赤色郵政中發揮的骨干作用及其影響 | 湖 北 | 陳方權 | 三等獎 |
16 | 從美術名作看建黨百年郵票選材 | 福 建 | 宋曉文 | 三等獎 |
17 | 從新中國郵票看百年黨史敘事體系建構 | 內蒙古 | 康國文 | 三等獎 |
18 | 新中國郵票完整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七十年扶貧脫貧事業的奮斗歷程 | 河 北 | 崔 暋 | 三等獎 |
19 | 一代偉人 千秋豐碑 —— 談新中國發行的毛澤東題材郵票中的黨史及其意義 | 上 海 | 楊天文 | 三等獎 |
20 | 打過長江去,解放全中國 | 吉 林 | 馬衛東 | 三等獎 |
21 | 晉冀魯豫邊區人民郵政 | 山 西 | 趙永林 | 三等獎 |
22 | 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用烈士名字命名縣級地名(郵戳)的法規由來見證黨的初心歷程(1931 — 1937) | 山 西 | 趙貴德 | 三等獎 |
23 | 新中國郵政從這里走來 —— 淺議《石家莊郵政日戳(1949 — 1950)》 | 河 北 | 繆書峰 | 三等獎 |
24 | 紅色的起點 —— 上海望志路106號 | 上 海 | 吳天明 | 三等獎 |
25 | 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發行的毛澤東像郵票 | 北 京 | 趙洪波 | 三等獎 |
26 | 牢記總書記囑托 發揮僑批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| 廣 東 | 劉芊瑋 | 三等獎 |
27 | 黨史學習教育背景下高校集郵課“課程思政”建設 | 廣 東 | 陳志超 | 三等獎 |
28 | 中共早期廣州發展歷程紀念郵品之作用與意義 | 廣 東 | 李升平 | 三等獎 |
29 | 黨旗,指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旗幟 | 上 海 | 余 湧 | 三等獎 |
30 | 中國革命歷史題材繪畫在新中國郵票設計中的運用 | 廣 東 | 崔紹森 | 三等獎 |
31 | 淺談我國黨史郵票在設計元素上的精彩運用 | 安 徽 | 武慶建 | 三等獎 |
32 | 中巴友誼路上的信使:喀喇昆侖公路援外工程期間的郵政安排(1968 — 1979) | 新 疆 | 成斌 陳瑋 | 三等獎 |
33 | 國之棟梁 —— 青海221核基地“保密郵局”郵政日戳 | 北 京 | 楊赤兵 | 三等獎 |
34 | 守正創新 厚積薄發 行穩致遠 —— 論集郵元素在黨史黨課教育中的運用 | 上 海 | 張旭明 | 三等獎 |
35 | 郵票上中國共產黨黨徽黨旗元素及其應用初探 | 黑龍江 | 李 靖 | 三等獎 |
36 | 從一枚十九兵團的拜年封說起 | 河 北 | 韓 生 | 三等獎 |
37 | 集郵文化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作用探討 | 江 蘇 | 李茂長 | 三等獎 |
38 | 中南海郵局 —— 黨中央的原地郵局 | 廣 東 | 張益茂 | 紀念獎 |
39 | 與時俱進的反映中國共產黨百年革命歷程郵票 | 陜 西 | 李毅民 | 紀念獎 |
40 | 抗戰時期解放區郵票真實記載了紅色根脈 —— 從抗戰時期中國解放區郵票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| 安 徽 | 郭金山 | 紀念獎 |
41 | 集郵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| 云 南 | 周鳳 吳曉瑜 | 紀念獎 |
42 | 從井岡山題材郵票發行探討其在黨史上的重要地位 | 江 西 | 涂 強 | 紀念獎 |
43 | 試論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在郵票上的藝術再現及表現形式 | 河 北 | 閆建國 | 紀念獎 |
44 | 寶塔山 —— 革命圣地延安的標志 | 甘 肅 | 張鳳林 | 紀念獎 |
45 | 從新中國郵票中黨徽的變化來學習百年黨史 | 河 南 | 崔建偉 | 紀念獎 |
46 | 黨在白區工作的典范 —— 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天津(1936 — 1937) | 天 津 | 張效建 | 紀念獎 |
47 | 黨史軌跡的形象描繪 —— 簡析“建黨百年”間發行的紀念郵票 | 山 東 | 李士謙 | 紀念獎 |
48 | 新中國郵票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精神考略 | 江 蘇 | 黃廣洲 | 紀念獎 |
49 | “郵”說潞河中學 | 北 京 | 劉希祥 | 紀念獎 |
50 | 如何把郵票上黨史與各地黨建活動結合起來?我用郵票講集郵黨課 | 天 津 | 李亞寧 | 紀念獎 |
51 | 學習黨史 正確認識長征中的中國工農紅軍軍旗 | 廣 東 | 金振中 | 紀念獎 |
52 | 充分體現我黨民族政策的《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》紀念郵票 | 廣 西 | 舒永紅 | 紀念獎 |
53 | 蘇南解放區早期貼用印花單據釋疑 | 江 西 | 龔愛民 | 紀念獎 |
54 | 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》郵政用品郵資圖原地研究 | 廣 東 | 何繼志 胡丹華 | 紀念獎 |
55 | 蘇區郵票的再認識及歷史價值探析 | 江 西 | 歐陽春 | 紀念獎 |
56 | “郵”說天津港 | 海 員 | 王 劍 | 紀念獎 |
57 | 文7毛主席詩詞郵票研究 | 福 建 | 莊 勇 | 紀念獎 |
58 | 淺析革命圣地與革命紀念地郵票名稱的差異 | 云 南 | 楊和平 | 紀念獎 |
59 | 長島人歌動地詩 —— 試論長沙建黨初期的中共湘區委員會和各地的基層黨組織考證 | 湖 南 | 盧伯雄 | 紀念獎 |
60 | 新中國建黨紀念郵票發行的特點與建議 | 江 蘇 | 程 春 | 紀念獎 |
61 | 方寸間彰顯習近平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| 上 海 | 錢存之 | 紀念獎 |
62 | “郵票黨課”初探 —— 以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街道郵票黨課為例 | 上 海 | 張榮國 | 紀念獎 |
63 | 文化視域下的中共黨史郵票研究 | 廣 東 | 王 輝 | 紀念獎 |
64 | 核武器研制、生產和試驗基地的郵政服務 | 吉 林 | 張尉華 | 紀念獎 |
65 | 從“西柏坡”題材的郵資票品看新中國從這里走來 | 河 北 | 張萬國 | 紀念獎 |
66 | 紅船揚帆再啟航 | 云 南 | 張利民 | 紀念獎 |
67 | 試議郵票上的雕塑《開荒?!?/td> | 江 西 | 金 培 | 紀念獎 |
68 | 從我國國慶節郵票,看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偉績 | 四 川 | 陳雪濤 | 紀念獎 |
69 | 郵票里的“山海情”—— 簡述脫貧攻堅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| 寧 夏 | 邵立弘 | 紀念獎 |
70 | 試述新中國郵票的宣傳作用 | 安 徽 | 吳 斌 | 紀念獎 |
71 | 從?枚實寄封看南昌解放初期的郵政運營 | 湖 南 | 段 輝 | 紀念獎 |
72 | 淺議黨的百年光輝歷程在新中國郵票上的藝術再現和表現形式 | 江 蘇 | 劉志剛 | 紀念獎 |
73 | 紅色主題,大眾集郵的中國旋律 | 江 蘇 | 李永達 | 紀念獎 |
74 | 郵品上的“海南紅” | 海 南 | 翟小功 | 紀念獎 |
75 | 堅持改革創新 踐行集郵大眾化、社會化 | 天 津 | 劉衛平 | 紀念獎 |
76 | 中國共產黨的會議在郵票上的表現形式 | 重 慶 | 夏 虎 | 紀念獎 |
77 | 新中國的偉大壯舉 一一 從郵史資料看221核基地的發展歷程 | 青 海 | 陳知勇 | 紀念獎 |
78 | 新中國黨史郵票的發行及社會作用和藝術再現探究 | 安 徽 | 孫 俊 | 紀念獎 |
79 | 建黨郵票設計印制記錄祖國前進腳步 | 上 海 | 韓海麟 | 紀念獎 |
80 | “郵票+黨課”推廣可行性研究 | 公 安 | 李大友 | 紀念獎 |
81 | 淺談把郵票上的黨史與黨課教育結合起來的途徑 | 河 北 | 張書萌 | 紀念獎 |
82 | 郵述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由“大寫意”至“工筆畫”的路線圖 | 上 海 | 董 雪 | 紀念獎 |
83 | 自助式郵資標簽服務于建黨百年的可行性研究 | 山 西 | 胡文惇 | 紀念獎 |
84 | 試論歷年建黨系列郵票 | 安 徽 | 歐 博 | 紀念獎 |
85 | 發揮集郵文化在文化強國建設中作用研究 | 江 蘇 | 樊建民 | 紀念獎 |
86 | 傳承軍服歷史 弘揚軍服文化 —— 從新中國郵票中看人民軍隊軍服的變革 | 江 蘇 | 束建德 | 紀念獎 |
87 | 從新中國郵票(1949 — 2020)上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解放的復興之路 | 四 川 | 任 蔚 | 紀念獎 |
88 | 教育元素融會讓黨課更加豐富多彩 | 河 北 | 楊文忠 | 紀念獎 |
89 | 方寸鐫黨徽 熠熠耀中華 —— 從國家名片看中國共產黨黨徽的政治內涵和形象價值 | 安 徽 | 馬懷光 | 紀念獎 |
90 | 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毛澤東 —— 以《偉大的轉折 —— 歷史選擇了毛澤東》展集為例 | 海 員 | 趙順昌 | 紀念獎 |
91 | 從郵資票品上看新中國參與奧運會的輝煌歷程 | 北 京 | 宋 寧 | 紀念獎 |
92 | 1935年寄清華大學張申府教授明信片詮釋 ——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 | 北 京 | 王厚邦 | 紀念獎 |
93 | 郵票是開展黨史教育的好教材 | 四 川 | 李學義 | 紀念獎 |
94 | 淺論新中國建黨主題郵票的藝術風格 | 甘 肅 | 韓滿琦 | 紀念獎 |
95 | 試論郵票與黨課教育有機結合的幾個問題 —— 以上海市松江區開展郵票黨課為例 | 上 海 | 潘安農 | 紀念獎 |
96 | 從新中國郵票看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 | 重 慶 | 王以和 | 紀念獎 |
97 | 從郵票看百年巨變 —— 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100周年 | 寧 夏 | 姚文海 | 紀念獎 |
98 | 郵協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途徑初探 | 湖 北 | 劉會德 | 紀念獎 |
99 | 在“國家名片”上形成完整的黨史表現體系 | 江 西 | 危春勇 | 紀念獎 |
100 | 百年大黨 世紀偉績 —— 觀郵票敘黨史展中國精神、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| 重 慶 | 郭方全 | 紀念獎 |
101 | 淺談新時代創新集郵黨課的要求與效果 | 體 育 | 王 清 | 紀念獎 |
102 | 一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史書 —— 關于新中國民生方面郵票研究 | 安 徽 | 陳遠才 | 紀念獎 |
103 | 郵說地方黨史 —— 郵票上的寧夏紅色印記 | 寧 夏 | 曹益民 | 紀念獎 |
104 | 開展高校集郵文化活動是對青年大學生進行黨史教育的有效途徑 | 云 南 | 蘇麗杰 | 紀念獎 |
105 | 淺議“一大”會址郵票的模式 | 遼 寧 | 李寶庫 | 紀念獎 |
106 | 從云南省刻有少數民族文字的郵戳看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 | 黑龍江 | 王學群 | 紀念獎 |
107 | 淺議穿透歷史,劃破星空的《湘江評論》 | 湖 南 | 盧 蕓 | 紀念獎 |
108 | 從閉塞到暢通的跨越式發展 —— 烏蒙山見證了黨的百年奮斗歷程 | 云 南 | 劉殊墨 劉惠吉 | 紀念獎 |
109 | 試論解放區郵票中的建黨題材郵票 | 甘 肅 | 齊景平 | 紀念獎 |
110 | 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在郵票上的表現內容芻議 | 青 海 | 陳東海 | 紀念獎 |
111 | 非同尋常的中共七大 | 浙 江 | 顧掌生 | 紀念獎 |
112 | 淺議營口解放區郵品 看我黨的發展壯大 | 遼 寧 | 劉永春 | 紀念獎 |
113 | 賞遵義會議郵票 看遵義會議在黨的百年歷史中的偉大轉折 | 山 東 | 汪代保 | 紀念獎 |
114 | 郵票見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民運動 | 湖 北 | 聶安儒 | 紀念獎 |
115 | 方寸紅船 弘揚精神 | 福 建 | 鄭榮平 | 紀念獎 |
116 | 黨建郵票見證中國共產黨奮斗歷程 | 廣 東 | 李 峰 | 紀念獎 |
117 | 淺論集郵文化如何在我國文化強國建設中發揮作用 | 山 東 | 周 鵬 | 紀念獎 |
118 | 黨的光輝照西藏 | 浙 江 | 鐘國耀 | 紀念獎 |
119 | 講好集郵黨課的“一二三” | 寧 夏 | 孫勝民 | 紀念獎 |
120 | 文化強國建設應該重視集郵文化先進城市創建工作 | 吉 林 | 徐寶成 | 紀念獎 |
121 | 集郵文化如何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發揮作用研究 | 湖 南 | 黃 斌 | 紀念獎 |
122 | 中國在FIP和FIAP郵展中獲獎郵集質量與數量的研究 | 重 慶 | 楊丕雄 | 紀念獎 |
123 | 郵票上的百色起義紅色文化元素賞析 | 廣 西 | 蘭志生 | 紀念獎 |
124 | 百年征程、一大起航 —— 試析“中共一大會址”在方寸中的藝術表現 | 四 川 | 文少林 | 紀念獎 |
125 | 淺談如何結合郵票開展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工作 | 江 西 | 李國華 | 紀念獎 |
126 | 中國人民志愿軍題材郵票研究 ——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集郵學術研究 | 遼 寧 | 李民業 | 紀念獎 |
127 | 運用好新中國“四史”題材郵票是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 | 浙 江 | 馮金權 | 紀念獎 |
128 | 郵說百年黨史 踐行初心匠心 | 浙 江 | 陳旭東 | 紀念獎 |
129 | 1927年7月中共在九江召開的五次會議 | 江 西 | 楊秀明 | 紀念獎 |
130 | 用黨建郵票開展黨史教育 談黨建工作的新途徑芻議 | 河 南 | 卞建彪 | 紀念獎 |
131 | 從七角井封戳上尋找絲路昔日榮光 | 新 疆 | 丁 力 | 紀念獎 |
132 | 淺議紅色題材郵集 | 江 蘇 | 胡建康 | 紀念獎 |
133 | 談談“五借法”集郵模式的實踐意義 | 石 油 | 戴 鯤 | 紀念獎 |
134 | 試論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解放的復興之路 | 煤 炭 | 邢志慧 | 紀念獎 |
135 | 探究群眾性的集郵文化,是文化強國建設的基礎 | 電 力 | 方廣忠 | 紀念獎 |
136 | 黨史軍史上的突出亮點 —— 評說遵義會議系列郵品 | 貴 州 | 劉慶田 | 紀念獎 |